返回
热点资讯

一串辣椒 、一头牛 、一只鸭,商丘“火”出了圈

商丘,位于豫、鲁、苏、皖四省接合部,是河南省的东大门,素有“豫东门户”之称。
优越的地理位置之下,这座承载着悠久历史与灿烂文明的城市,在农业领域也正出圈出彩。
其中,商丘柘城县宛如一颗耀眼的明珠,生产的辣椒红遍大江南北,是商丘农业的一张亮丽名片。与此同时,肉牛产业、鸭产业也在商丘蓬勃发展,展现当地农业发展的丰硕成果。
一串辣椒,柘城“火”出了圈
“世界辣椒看中国,中国辣椒看河南,河南辣椒看柘城,柘城辣椒香世界。”
六七月份,正是辣椒植株茁壮成长的日子,记者来到柘城县辣椒绿色种植基地,远远望去,一排排整齐的辣椒植株笔直地挺立在土地上,其叶片翠绿而茂密,在阳光的照耀下反射出油亮的光泽感,微风拂过,轻轻摇曳。
 
1976年,柘城县从国外引进三樱椒种植、加工技术,得益于适宜的气候、肥沃的土壤,此后种植面积、加工能力逐年增加,1999年,柘城县被命名为“中国三樱椒之乡”。随后,柘城县持续加大对辣椒产业的发展,直至发展成如今的“中国辣椒之都”。
小小辣椒不仅是柘城县的一张“金字招牌”,更是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“金钥匙”。
“全县有20万人聚集在辣椒产业链上,15万人因辣椒走向致富路。”柘城县农业农村局一级主任科员郑先领说。
据介绍,目前柘城县培育种椒专业村106个、千亩良种繁育基地8个、万亩辣椒绿色种植基地10个,全县辣椒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40万亩,年产干椒超12万吨,其中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25万亩。
值得注意的是,在大面积种植辣椒作物的同时,柘城也成为了全国最大的干辣椒交易集散地。“在这里只有你想不到的辣椒品种,没有找不到的辣椒品种。”
来到柘城县干辣椒交易市场,记者注意到,虽然现在不是交易旺季,但市场里依然有不少椒农、椒商正忙活着为辣椒脱籽加工、按质分拣、装袋打包、装车外销,每道工序都有条不紊,一派繁忙景象。
“每年农历八月中旬至来年农历三月,是柘城干椒交易期,在这期间,市场交易区每天凌晨5点左右便人头攒动,有从各地赶来卖干椒的商贩、椒农,也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辣椒经纪人。”柘城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。
据了解,柘城县以16个乡镇交易集散地为支撑,268个村级交易网点为基础,构建了一张上通全国各地、下通千家万户的市场交易网络,年交易量突破70万吨、交易额超过100亿元,年出口创汇2亿余元。
依托辣椒种植、流通优势,柘城县不断深挖产业链、延长加工链。
2018年,柘城县成功创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、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。结合国家支持政策,依托“一区一园”,建设了牛城辣椒特色小镇,打造集规模种植、品种展示、产品研发、加工贸易、文旅休闲于一体的融合发展样板区。
“此外,柘城县加大龙头企业培育,目前拥有北科种业、传奇种业等良种繁育龙头企业16家;培育并引进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多家,产品涵盖辣椒粉、辣椒油到辣椒酱等8大系列26个品种,年加工能力超过30万吨,已形成了集新品种研发、规模种植、精深加工、仓储贸易等为一体的全链条产业。”郑先领说。
火辣辣的辣椒不仅映“红”了柘城县群众的好日子,还让大家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传统农区产业振兴发展之路,成为带动柘城县区域发展的“红色”名片。
一头牛,“犇”向致富路
除了辣椒外,肉牛也是柘城县一大特色产业。
走进河南省万犇牧业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万犇牧业)宽敞的牛舍内,便能闻到淡淡的草料气息,记者注意到,一头头毛色发亮、膘肥体壮的肉牛正悠然自得地休憩着,“哞哞哞”叫声此起彼伏。
据万犇牧业厂长杨鹏介绍,万犇牧业是浙江嘉豫食品投资的全资子公司,成立于2020年1月份,占地200亩,目前厂房内共计有2500多头肉牛,每年年产值约9000万元,主要销售区域在浙江、上海、江苏等一线城市。
 
近年来,柘城县把发展肉牛奶牛产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,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,以实施肉牛奶牛产业工程为载体,围绕种植、养殖、加工、销售等关键环节,大力推进肉牛奶牛产业高质量发展,初步形成从秸秆回收、饲料加工、种牛繁育、屠宰分割、牛制品深加工等全产业链肉牛奶牛产业发展新格局。
“除了万犇牧业,柘城县还培育莲旺牧业、柘牛农牧、韵德牧业等大型肉牛繁育养殖基地10家、奶牛养殖基地1家、肉牛繁育合作社20家、存栏50头以上养牛场73家,存栏10头以上的养牛场310家,规模养殖占比达88.6%。其中莲旺牧业已发展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单体肉牛母牛繁育基地。”柘城县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。
在推进肉牛养殖方面,柘城县主要实施“1690”工程,即培育一个万头牛场、六个千头牛场、九个百头以上的养牛专业村,以及所有自然村非规模养牛户“清零”,加快推进肉牛产业落地生根、开花结果,带动了农村人口就业,让群众实现自我“造血”。
为推动柘城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,柘城县还编制了《柘城县肉牛奶牛产业发展规划(2016—2025)》,出台《柘城县关于支持肉牛奶牛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的意见》,采取“公司+金融+保险+农担+经济合作社+农户”等发展模式,推动传统养殖产业转变成新业态发展模式。
此外,在加快肉牛奶牛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的同时,柘城县更加注重品牌打造,利用生命科学技术,在引进安格斯黑牛、西门塔尔、夏洛莱、南阳黄牛等品种基础上,注重繁育本地优质种牛,走好特色品牌发展之路,2022年,柘城肉牛被评为“国家名特优新产品”。
一只鸭,“链”起富民大产业
傍晚时分,夕阳余晖为夏邑县的鸭养殖场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。鸭舍内,一只只鸭子摇头摆尾、肥硕健康,旁边的食槽中装满了精心调配的饲料。
 
据夏邑县郭庄镇党委副书记张永介绍,2017年,夏邑县引进种鸭养殖企业——广西桂柳牧业集团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桂柳集团),投资15亿元兴建了桂柳牧业夏邑产业园。
桂柳集团夏邑区域负责人胡珂亮表示,目前桂柳集团已在夏邑县先后注册了河南金晶生化有限责任公司、夏邑桂柳牧业有限公司、夏邑县桂家养殖有限公司三家公司,建设了两个厂区,一个厂区主要为屠宰厂,一年可屠宰加工肉鸭3600万只;另一个厂区则主要是饲料加工和种鸭孵化,每年可加工饲料约32万吨、孵化种鸭3.6亿只。另外,还配套了祖代基地、商品鸭基地、蛋鸭养殖基地等六大板块,基本形成从保种、育种、扩繁、孵化、养殖、饲料、宰杀以及加工的全产业链条。
“桂柳集团通过企业绑定合作社、合作社绑定农户的‘双绑’模式,与全县20余个乡镇的50多家合作社绑定发展,带动1万多人从事鸭禽养殖,存栏量达到200万只。仅就鹿邑县郭店镇来说,现建有种鸭养殖小区约31个,养殖种鸭超100万只,年产值10亿多元,净利润3亿多元,直接或间接从事养殖的群众达到1000多户。”张永表示。
如今,夏邑县以郭店镇为中心,带动歧河、何营、会亭等多个乡镇发展种鸭养殖,被称为“中国蛋鸭养殖之乡”。
调研期间,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审计绩效处二级调研员冯松涛表示,全产业链发展有利于乡村产业提升内生动力和市场竞争力,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,实现产业增效、群众增收。
聚焦特色产业,商丘市全链条绘就好“丰”景
一串辣椒、一头牛、一只鸭,只是商丘市打造区域性高效特色主导产业发展格局的部分典型案例。
记者从商丘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,除了上述三大产业,睢县芦笋、虞城中药材、睢阳郭村土豆、梁园草莓、永城富硒小麦等已形成区域特色产业。
近年来,商丘市充分发挥农业产业比较优势,突出调结构、促融合、提质效,着力推动农业结构合理化、产业特色化、基地标准化、生产精细化、经营规模化、产品品牌化,进一步做深做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。
据商丘市农业农村局三级调研员董锋霞介绍,商丘市目前已创建全国农业产业示范强镇4个(柘城县牛城乡,永城市高庄镇、虞城刘店乡、夏邑郭店镇);省级以上“一村一品”示范村镇29个, 国家“一村一品”示范村镇13个,省“一村一品”示范村镇16个,其中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2个(夏邑县车站镇、北岭镇)、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1个(夏邑县罗庄镇孙王村)。
除了加快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外,商丘市还围绕面、肉、油、乳、果蔬五大产业,延伸产业链、提升价值链、打造供应链,持续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。
如在粮食产业链发展上,商丘市拥有面及面制品企业54家、流通龙头企业3家、种子企业4家、白酒龙头企业5家,形成了粮食种子—粮食生产—面粉加工—食品加工(挂面、蛋糕、面包、月饼、淀粉、谷元粉)与小麦、玉米、高粱种植—白酒两条产业链。
在董锋霞看来,虽然商丘市目前产业发展丰富,但从整体来看,还存在规模较小、品牌建设较弱等问题。
“为此,商丘市下一步将继续强化链条打造,打造养殖业、果蔬业等优势特色产业链,拉长产业链条的同时,加强推行‘区域公共品牌+企业(产品)品牌’的农业品牌模式,加强品牌宣传推介,打造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农业区域公用品牌。”董锋霞说。
发送